tián

义田


拼音yì tián
注音一ˋ ㄊ一ㄢˊ

繁体義田

义田

词语解释

义田[ yì tián ]

⒈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富中大塘者,勾践治以为义田;为肥饶,谓之富中。”此当为义田之始。后即泛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

引证解释

⒈  建国前, 陕甘宁边区 政府也提倡设置义田,以救济贫苦劳动人民。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富中 大塘者, 勾践 治以为义田;为肥饶,谓之 富中。”
宋 钱公辅 《义田记》:“范文正公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羣族之人。”
清 恽敬 《沙陇胡氏学田记》:“后世君子私田之公於族者曰义田,义田之给於士者曰学田。”
林伯渠 《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奖励和推行义田义仓运动,建立社会救济事业的基础。”

国语辞典

义田[ yì tián ]

⒈  为供养贫乏的族人所置的田地。

宋·钱公辅〈义田记〉:「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分字解释


※ "义田"的意思解释、义田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弯“中研院”院士邢义田点评到,从湖湘杰出人物身上,看到了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与“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AI解释


词语“义田”的意思:

“义田”是指古代中国为了救济贫民、资助教育或用于其他公益目的而设立的田地。这些田地通常由私人或家族捐献,或者由官府设立,用于保障贫困者或特定群体的生活。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义田”的解释可能涉及其历史背景、用途和相关的法律制度。由于康熙字典是清代的一部大型字典,其解释可能会包括“义田”的起源、管理方式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文。

出处:

“义田”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具体出处可能难以精确定位,但它在《周礼》、《礼记》等古代典籍中有所体现。

同义词:

公田

慈田

恤田

反义词:

私田

利田

相关词语:

慈善

公益

救济

赈灾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义田”的故事和典故多与古代的慈善事业和家族传统有关。例如,有的家族会设立义田,每年从田地收入中提取一部分用于资助贫困学生或救济灾民。这些故事往往体现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造句:

为了帮助当地的贫困家庭,李氏家族决定捐出家族的一部分义田,用于长期资助贫困学生和开展社区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