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àn

断笔


拼音duàn bǐ
注音ㄉㄨㄢˋ ㄅ一ˇ

繁体斷筆

断笔

词语解释

断笔[ duàn bǐ ]

⒈  止笔不书。谓停止著述。

引证解释

⒈  止笔不书。谓停止著述。

北齐 魏收 《上<魏书>十志启》:“晚始撰録,弥歷炎凉,採旧增新,今乃断笔。”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获麟将断笔,呕凤始成《玄》。”

分字解释


※ "断笔"的意思解释、断笔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断笔”的意思:

“断笔”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中断写作或停止书法创作。它多用于形容文人因故停止写作或因故不能继续创作书法作品。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断笔”一词,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断”意为中断、停止,“笔”指书写工具,所以“断笔”可以理解为中断书写。

出处:

“断笔”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可能源于民间俗语或文人的诗句。

同义词:

停笔

暂停写作

中辍

反义词:

续笔

持续写作

持续创作

相关词语:

断章取义

断章取事

断文残简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断笔”的故事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文人因故停止写作的典故。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因被贬谪而停止了创作,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写诗劝他:“白公断笔已多年,刘郎重赋亦徒然。”

用这个词语造句:

由于“断笔”一词较为书面化,以下是一个较为文雅的造句:

这位著名作家因家庭变故,不得不断笔一段时间,让读者们倍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