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

政迹


拼音zhèng jì
注音ㄓㄥˋ ㄐ一ˋ

繁体政蹟

政迹

词语解释

政迹[ zhèng jì ]

⒈  亦作“政迹”。

⒉  旧时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迹。

⒊  犹政绩。

引证解释

⒈  见“政迹”。亦作“政蹟”。

⒉  旧时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迹。

《后汉书·鲁恭传》:“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

⒊  犹政绩。参见“政绩”。

《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守令之有政迹者赏之,贪残者诛之,远近肃然。”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龙井寺》:“方先生倅 杭,即道贬 处州,是以无政蹟可见。”

分字解释


※ "政迹"的意思解释、政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政迹”的意思:

“政迹”是指官员在政治活动中留下的记录或事迹,通常用来评价官员的政绩和品行。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政迹”一词,但根据“政”和“迹”的释义,可以推测“政迹”的意思。其中,“政”指政治,治理;“迹”指痕迹,事迹。因此,“政迹”可以理解为政治事迹或政治痕迹。

出处:

“政迹”一词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表达,如“政绩”、“政声”等。

同义词:

政绩、政声、政绩记录、政治业绩

反义词:

政敌、政败、政乱、政绩不佳

相关词语:

政治、政治家、政府、治理、政策、施政、政绩考核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关于“政迹”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关于官员政绩的报道或评论,如“某官员在任期间政绩显著,政迹良好”。

用这个词语造句: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位官员政绩斐然,政迹良好,深受群众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