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书籍


拼音shū jí
注音ㄕㄨ ㄐ一ˊ

繁体書籍
词性名词


书籍

词语解释

书籍[ shū jí ]

⒈  装订成册的著作的总称。

军事书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books;

引证解释

⒈  谓校定简册。

《后汉书·马融传》:“职在书籍,谨依旧文,重述蒐狩之义,作颂一篇。”

⒉  泛指一般图书。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蔡邕 ﹞闻 粲 在门,倒屣迎之。 粲 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 曰:‘此 王公 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宋 苏轼 《论高丽进奉状》:“使者所至,图画山川,购买书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焦桂花》:“曹升六 舍人,曾於内库检视书籍。”
冰心 《超人》:“他略略的点一点头,便回身去收拾他的书籍。”

⒊  谓登记户籍。

《南齐书·虞玩之传》:“孝建 元年书籍,众巧之所始也。”

⒋  书于简册。谓有记载。

唐 白居易 《与杨虞卿书》:“僕以为书籍以来,未有此事。”

⒌  文书。诏命典策等。

宋 苏轼 《万石君罗文传》:“中书舍人 罗文,久典书籍,助成文治,厥功茂焉。”

国语辞典

书籍[ shū jí ]

⒈  书本册籍的总称。

《红楼梦·第一六回》:「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著打扫卧室,安插器具。」
《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彼时有了翻译,我就问他们应得翻些甚么书籍。」

竹帛 竹素 书本

分字解释


※ "书籍"的意思解释、书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书籍准备了却不读,就好像废纸一样。

2.知识的封锁与匮乏,使人失落,书籍的杂乱与无序,同样使人失落。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话说在有书可读的年代。……这可能是一个书籍不断增多,而书籍的影响日渐萎缩的年代。

3.书店里面既明亮又宽敞,一排排书柜像一条条长龙。上面整齐地排列着各式各样的书籍,学生们如饥似渴地翻阅着书籍。

4.对那些没有时间阅读汗牛充栋的历史书籍的人来说,特别是对真正想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商业人士来说更是如此。

5.书籍照彻了我的灵魂。我好象一只被风暴打破的船找到了停泊的港口。我的心情昂扬,我带着幸福的微笑回到家里。

6.书籍应有助于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中的一个:获取智慧,变得虔诚,得到欢乐,或便于运用。

7.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8.我踯躅于人行道上,手指拨弄着口袋中的铜币,双眼盯着书摊上的书籍.

9.十八岁的自己把全部勇气赌给人生。去远行去感受世界去看更多人的面孔去阅读更多文字书籍去找到自己的内心。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

10.进到房间,映入眼帘的是摆得井井有条的书籍以及一尘不染的桌几。


AI解释


词语“书籍”的意思:

书籍是指装订成册的纸或纸板制成的文字、图画、符号等记录知识和信息的出版物。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书籍”的解释可能涉及书籍的起源、制作方式以及其作为知识传播工具的重要性。由于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大型字典,其对于“书籍”的解释可能包含以下内容:

书籍是由文字、图画等组成的。

书籍是装订成册的,便于携带和阅读。

书籍是传播知识、文化的重要工具。

出处:

“书籍”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但具体出处难以确定,因为“书籍”这个概念在古代文献中很常见。

同义词:

书本

书卷

书籍

书册

文籍

反义词:

纸张

空白

破损

残缺

相关词语:

知识

文化

阅读

出版

翻译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与“书籍”相关的网络故事是关于电子书与纸质书之争。随着电子阅读器的普及,很多人开始质疑纸质书籍的未来。一个流行的网络故事是关于一个电子阅读器与一本纸质书的对话,反映了两种阅读方式的不同。

造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