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吏书


拼音lì shū
注音ㄌ一ˋ ㄕㄨ

繁体吏書

吏书

词语解释

吏书[ lì shū ]

⒈  官府的文书。

⒉  指吏部尚书。

⒊  指秘书之类人员。

引证解释

⒈  官府的文书。

《三国志·吴志·丁奉传》:“孙休 即位,与 张布 谋,欲诛 孙綝,布 曰:‘ 丁奉 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

⒉  指吏部尚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倖·佞人涕泣》:“其( 汪鋐 )长西臺位统均,又以吏书兼兵书,皆 永嘉 力也。”

⒊  指秘书之类人员。

吴晗 《反对繁文》:“第三要亲自动手,要官自作稿,不可假手吏书。”

分字解释


※ "吏书"的意思解释、吏书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吏书”的意思:

“吏书”一词指的是古代官吏所写的文书,或者是指官府的文件、簿册等。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吏书”可能被解释为官府的文书或簿册,或者是官吏书写的文件。

出处:

“吏书”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特别是在官府文书和官吏活动频繁的时期。

同义词:

官文书

文簿

文档

反义词:

无文

空文

相关词语:

官府

官吏

簿记

文书

文档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吏书”是古代官府的文书,因此与之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可能涉及古代官场的故事,比如官员滥用职权、文书舞弊等。

造句:

在古代,每份吏书都记录着官府的决策和百姓的申诉,它们是历史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