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g

缨子


拼音yīng zǐ
注音一ㄥ ㄗˇ

繁体纓子

缨子

词语解释

缨子[ yīng zi ]

⒈  系在服装或器物上的穗状饰物。

帽缨子。

tassel;

⒉  像缨子的东西。

萝卜缨子。

tassel-like things;

引证解释

⒈  系在衣帽或器物上的穗状饰物。

《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头上戴着缨子帽儿,金玲瓏儿,金井玉栏杆圈儿。”

⒉  像缨子的东西。多指萝卜、芥菜等的叶。

高玉宝 《高玉宝》第五章:“玉宝 妈端了一筐萝卜缨子出来,在院子里,吩咐 玉容 拿到井台边去洗。”

国语辞典

缨子[ yīng zi ]

⒈  系在服装或器物上的穗状饰物。

分字解释


※ "缨子"的意思解释、缨子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又由于秧歌可即兴参演,所以又出现了戴“缨子帽”的丑角,这一蒙古族的服饰,在昌黎地秧歌的表演艺术中一直保留至今。

2.鲍翁种了两亩萝卜,一个月后生出了密麻般的毛毛虫,把缨子吃得是百孔千疮,路人向鲍翁建议。


AI解释


词语“缨子”的意思:

“缨子”是指系在帽子上或衣服上的带子,通常用于装饰或固定帽子。在古代,缨子多用于武官或贵族的服饰上,以示身份和地位。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缨子”的解释为:“缨,系冠之带也。一曰:系衣之带也。”

出处:

“缨子”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诗经》中就有“缨兮缨兮,其犹未央”的诗句,形容女子佩戴的装饰。

同义词:

带子、帽带、衣带、绦子

反义词:

无特别明显的反义词,但与其相对的可以是“无缨”,即没有装饰或装饰简单的意思。

相关词语:

冠缨、缨帽、缨络、缨络带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缨子”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一个与古代服饰相关的典故。相传,古代有位名叫苏武的将军,他在匈奴被囚禁了十九年。在这期间,他始终保持着汉朝的冠缨,以此表达对国家的忠诚。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冠缨不整”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因忧虑或悲伤而失去仪态。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位将军的缨子飘扬在风中,显得格外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