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鹘


拼音tǔ hú
注音ㄊㄨˇ ㄏㄨˊ

繁体吐鶻

吐鹘

词语解释

吐鹘[ tǔ hú ]

⒈  金人的束带。用金玉或犀象骨角等制成。

引证解释

⒈  金 人的束带。用金玉或犀象骨角等制成。

《金史·舆服志下》:“金 人之常服四:带,巾,盘领衣,乌皮靴。其束带曰吐鶻……吐鶻,玉为上,金次之,犀象骨角又次之。”
明 袁华 《完颜巾金粟道人所制寄铁崖先生先生赋长歌以谢率余同作》诗:“瑞玉龙环四带巾,柘袍吐鶻装麒麟。”

分字解释


※ "吐鹘"的意思解释、吐鹘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吐鹘”的意思:

“吐鹘”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从箭囊中取出箭矢,用于射杀鹘鸟。鹘鸟是一种善于高飞的猛禽,常作为猎物。这个词语也比喻为迅速、敏捷地取得成就或成功。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吐鹘”并未直接收录,但根据其用法和语境,可以推断其含义与上述解释相近。

出处:

“吐鹘”这个词语在文学作品中并不常见,具体出处难以确定。但它可能源于古代的狩猎场景或军事活动中的描述。

同义词:

取箭

射箭

鸣鹘

反义词:

弃箭

舍箭

弃猎

相关词语:

箭囊

箭矢

猎鹘

鹘鹰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吐鹘”是一个较为冷门的词汇,并没有广为人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在关键时刻迅速吐鹘,一箭射中了天空中的鹘鸟,赢得了大家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