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曲

词语解释
俚曲[ lǐ qǔ ]
⒈ 通俗的歌曲。也叫“俗曲”
英popular music and songs;
引证解释
⒈ 通俗浅近的歌曲;民间歌曲。
引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小儿致语》:“咏舞雩於 沂水,久乐圣时;唱《铜鞮》於 汉 滨,空惭俚曲。”
金 元好问 《留别龙兴汴禅师普照鉴禅师》诗:“俚曲只知无《白雪》,遗音谁谓有朱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是日给假不夜作,夫妻设肴酒,呼婢辈度俚曲为笑。”
⒉ 指文人模仿民间俗曲体裁所写的作品。如 蒲松龄 有《聊斋俚曲》。
国语辞典
俚曲[ lǐ qǔ ]
⒈ 通俗浅近的歌曲。多为民间创作,文字浅近、风格质朴自然,亦有文人模仿民间俗曲体裁而写的作品,也称为「俚曲」。如清朝蒲松龄的〈磨难曲〉、〈寒林曲〉等十五部说唱长篇故事的俚曲作品等。
分字解释
※ "俚曲"的意思解释、俚曲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俚曲”的意思:
“俚曲”是指民间流行的、通俗易懂的曲艺形式,通常以口头创作、口头传唱为主,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风俗习惯、爱情故事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俚曲”这个词语,但根据其组成部分,可以推测“俚”字的意思是“民间”,“曲”字的意思是“歌曲”,因此可以理解为“民间的歌曲”。
出处:
“俚曲”这个词语的出处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可以推测其起源于古代民间,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
同义词:
民谣
民歌
俗曲
反义词:
宫廷曲
文人曲
相关词语:
俚语
民间传说
民间故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俚曲”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的是,一些网络上的民间歌手或乐队,他们以演唱具有地方特色的俚曲而受到关注,如四川的“巴蜀俚曲”、山东的“山东俚曲”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乡村的夜晚,村民们围坐在篝火旁,一边品尝着美酒,一边聆听老艺人演唱着悠扬的俚曲,欢声笑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