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ì shǔ
注音一ˋ ㄕㄨˇ
繁体譯署
词语“译署”的意思:
“译署”指的是负责翻译、编译事务的官方机构。在中国古代,译署是专门负责对外交往、翻译外文文献、编纂官方文件等工作的部门。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译署”的解释为:“译署,官署也。掌翻译文书之事。”
出处:
“译署”的出处较为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在明清两代,译署成为官方设立的一个重要机构。
同义词:
翻译机构
翻译官署
翻译部门
反义词:
不译机构
不翻译部门
相关词语:
翻译官
翻译员
翻译工作
文书翻译
官方翻译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历史上,关于译署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在现代网络文化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与翻译工作相关的趣味故事或段子,可以间接反映出“译署”这一概念。
造句:
在我国古代,译署是负责将外文文献翻译成中文,以便于官员们阅读的重要机构。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译署的作用愈发重要,翻译人员需要具备高超的翻译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外交事业。例如,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我国某译署翻译员凭借其精湛的翻译技艺,成功地将领导人的演讲稿翻译成多国语言,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