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荆吴


拼音jīng wú
注音ㄐ一ㄥ ㄨˊ

繁体荊吳

荆吴

词语解释

荆吴[ jīng wú ]

⒈  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⒉  汉初封建的九个同姓诸侯国之一。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时的 楚国 与 吴国,后泛指 长江 中下游地区。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荆 吴 郑 卫 之声,《韶》《濩》《武》《象》之乐。”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孙权 ﹞谋无遗諝,举不失策,故遂割据山川,跨制 荆 吴,而与天下争衡矣。”
唐 李群玉 《洞庭驿楼雪夜宴集》诗:“目穷 衡 巫 表,兴尽 荆 吴 秋。”

⒉  汉 初封建的九个同姓诸侯国之一。

《汉书·诸侯王表》:“东带 江 湖,薄 会稽,为 荆吴。”
颜师古 注:“文颖 曰:‘即今 吴 也。 高帝 六年为 荆国,十年更名 吴。’ 荆吴,同是一国也。”

分字解释


※ "荆吴"的意思解释、荆吴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荆吴”的意思:

“荆吴”是一个古代的地名合称,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荆楚和吴国两个地区。荆楚指的是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而吴国则是指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这两个地区在古代都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解释“荆吴”,但是从其组成来看,“荆”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楚地”,而“吴”字则解释为“吴国”,因此可以推断“荆吴”指的是楚地和吴国。

出处:

“荆吴”作为一个合称,并没有特定的出处,而是由“荆”和“吴”两个地名组合而成。

同义词: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同义词,但可以理解为“荆楚吴越”,指的是楚、吴、越三个地区。

反义词:

没有特定的反义词。

相关词语:

荆楚、吴越、江东、三吴、江南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荆吴”并没有特别著名的故事或典故,但在历史文化爱好者的讨论中,可能会涉及到荆楚和吴国的历史人物、文化传统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荆吴地区文化繁荣,孕育了无数的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