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ǔ zǐ
注音ㄕㄨˇ ㄗˇ
⒈ 一年生草本植物( Panicum miliaceum ),叶子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叫黄米,煮熟后有黏性。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英broomcorn millet;
⒈ 黍的子实。通称黄米。
引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稷》:“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犹稻之有粳与糯也……今俗通呼为黍子,不復呼稷矣。”
杨朔 《三千里江山》头:“黍子新割下来,有股青气,像是鱼腥。”
⒈ 植物名。禾本科稷属,一年生草本。叶长阔而尖,有粗毛。果实呈淡黄白色,较小米稍大,有光泽,煮熟后有黏性。果实可酿酒、做年糕等。
词语“黍子”:
意思:黍子,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禾本科,种子可以食用,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黍子的种子煮熟后味道甜美,常用来做米饭或粥。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对“黍子”的解释是:“黍,稷之粘者。子,植物之实也。”
出处:《诗经》中有“黍稷稻粱,农夫之庆”的句子,可见黍子在中国古代农业中的重要性。
同义词:粟、高粱、黄米等。
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不用于食用的谷物。
相关词语:黍稷、黍米、黍地、黍酒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暂无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黍子”直接相关。
造句:春天到了,农民们开始播种黍子,期待秋天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