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德

词语解释
刑德[ xíng dé ]
⒈ 刑罚与教化;刑罚与恩赏。
⒉ 古人以刑为阴克,以德为阳生,附会五行生克之说。
引证解释
⒈ 刑罚与教化;刑罚与恩赏。
引《韩非子·二柄》:“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二仪不能废春秋以成岁,明主不能舍刑德以致治。”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改宪敕法,审刑德之原。”
⒉ 古人以刑为阴克,以德为阳生,附会五行生克之说。
引《史记·龟策列传》:“明於阴阳,审於刑德。”
三国 魏 阮侃 《宅无吉凶摄生论》:“世有安宅、葬埋、阴阳、度数、刑德之忌,是何所生乎!”
分字解释
※ "刑德"的意思解释、刑德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刑德”的意思:
“刑德”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指刑罚和德政。在古代,刑罚是用来约束和惩罚犯法者的手段,而德政则是统治者用以教化民众、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行为和政绩。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刑德”的解释可能涉及刑罚与德政的并重,以及它们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出处:
“刑德”这个词语的出处较为广泛,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礼记》、《左传》等古代文献中都有提及。
同义词:
刑赏
罚赏
惩教
反义词:
德政
恩赐
宽恕
相关词语:
刑法
德行
法度
恩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古代,有许多关于刑德并用、以德服人的故事。例如,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政”,认为统治者应该以德服人,而不是单纯依靠刑罚。这一思想在《论语》中有所体现。
造句: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政府既要严格实施刑法,又要注重德政建设,使民众在刑德并施的环境中生活得更加和谐。
相关词语
- xíng qī wú xíng刑期无刑
- xíng míng刑名
- yì xíng义刑
- shèng dé yí fàn盛德遗范
- tóng xīn tóng dé同心同德
- sì zhǔ dé四主德
- cháng xíng常刑
- xíng jǐng刑警
- shè huì gōng dé社会公德
- xíng fǎ刑法
- dòng xíng动刑
- měi dé美德
- zhèng dé正德
- fú xíng伏刑
- yǐ dé bào dé以德报德
- jiàn dé建德
- pàn xíng判刑
- xiū dé修德
- tǔ dé土德
- lù dé路德
- qīng xíng轻刑
- qín dé琴德
- xíng bǐng刑柄
- guì dé贵德
- tú dé图德
- xíng lì刑吏
- ōu gōng sòng dé讴功颂德
- qiān dé谦德
- xíng lǐ刑理
- mǎ dé lǐ马德里
- yǐ dé bào dé以徳报德
- mài dé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