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ǐ jí
注音ㄌ一ˇ ㄐ一ˊ
繁体禮籍
词语“礼籍”的意思:
“礼籍”一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记载礼仪制度的书籍或文献。它包括各种仪式、庆典、祭祀等相关的规定和仪式过程。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礼籍”条目下的解释是:“礼籍,礼仪之书也。详《礼记》。”这里指的是《礼记》这本书,它是儒家经典之一,详细记载了古代的礼仪制度。
出处:
“礼籍”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礼记》,这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同义词:
礼仪之书
礼法之书
礼仪文献
反义词:
俗籍(俗气、非正式的书籍)
非礼之书(不涉及礼仪的书籍)
相关词语:
礼仪
礼仪学
礼仪制度
礼仪规范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礼籍”是一个较为传统的词语,与网络故事或典故的相关性不强,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有涉及礼仪制度的典故。例如,《红楼梦》中提到贾府的家族礼仪,可以算是一种与“礼籍”相关的文学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为了传承和遵守礼仪制度,朝廷会设立专门的机构编纂《礼籍》,以确保国家仪式的规范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