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辟言


拼音bì yán
注音ㄅ一ˋ 一ㄢˊ

辟言

词语解释

辟言[ bì yán ]

⒈  合乎法度的言论。

⒉  邪僻的言论;谬论。

引证解释

⒈  合乎法度的言论。

《诗·小雅·雨无正》:“如何昊天,辟言不信。”
毛 传:“辟,法也。”
郑玄 笺:“如何乎昊天,痛而愬之也,为陈法度之言,不信之也。”
《韩非子·饰令》:“廷虽有辟言,不得以相干也,是谓以数治。”
陈奇猷 集释:“辟言,谓合法之言。”

⒉  邪僻的言论;谬论。

《荀子·正名》:“凡邪説辟言之离正道而擅作者,无不类于三惑者矣。”

⒊  谓他人恶言相加或口出不逊则走避之。

《论语·宪问》:“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有恶言乃去。”
刘宝楠 正义:“恶言,谓不善之言,或言有失礼也。”

国语辞典

辟言[ bì yán ]

⒈  邪辟的语言。

《荀子·正名》:「凡邪说辟言之离正道而擅作者,无不类于三惑者矣。」
《韩非子·饬令》:「廷虽有辟言,不得以相干也。」

⒉  回避恶言。

《论语·宪问》:「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分字解释


※ "辟言"的意思解释、辟言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辟言”的意思:

“辟言”一词在古汉语中指的是正直的言论,有劝诫、告诫的意思。它强调的是一种公正、无偏见的言辞。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辟言”的解释可能包含其本义,即正直的言论,以及相关的用法和例句。

出处:

“辟言”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没有明确的出处,它可能是从古代文献中提炼出来的,用于描述那些具有道德教化意义的言论。

同义词:

正言

直言

良言

反义词:

邪言

谄言

谄媚之词

相关词语:

辟邪:指驱邪避凶

辟易:形容害怕逃避的样子

辟除:排除,除去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辟言”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它并没有直接对应于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过,它所代表的正直、公正的言辞精神,可以在古代文献、成语故事中找到类似的表达。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许多文人学士都提倡发表辟言,以警示世人,如:“他常常在文章中发表辟言,劝诫人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