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g

揄扬


拼音yú yáng
注音ㄩˊ 一ㄤˊ

繁体揄揚


揄扬

词语解释

揄扬[ yú yáng ]

⒈  赞扬。

极口揄扬。

praise;

⒉  宣扬。

揄扬大义。

publicize;

⒊  挥扬;扬起。

brandish;

引证解释

⒈  挥扬,扬起。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揄扬涤荡,漂流陨往,触崟石兮。”

⒉  宣扬。

汉 班固 《两都赋》序:“雍容揄扬,著於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坐朝陪宴之臣,怀揄扬於内。”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御扎早流传,揄扬非造次。”
宋 司马光 《答齐州司法张秘校正彦书》:“然 光 素无文,於诗尤拙,不足以揄扬盛美取信於人。”

⒊  称引,赞扬。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我的故乡,在 汉 末虽曾经 虞仲翔 先生揄扬过,但是那究竟太早了。”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的太太在客人前极口替她揄扬,辩护,说她自然,豪爽,她自有她真正的美!”

国语辞典

揄扬[ yú yáng ]

⒈  称扬、赞誉。

《文选·班固·两都赋序》:「雍容揄扬,著于后嗣。」
《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

抨击

分字解释


※ "揄扬"的意思解释、揄扬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揄扬”的意思:

“揄扬”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夸大其词地赞扬或宣传。它带有一定的夸张和过分的意味,有时也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不切实际的推崇。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揄扬”被解释为“宣扬,夸大其词地称赞”。

出处:

“揄扬”一词的出处较早,可追溯到《左传》。在《左传·宣公十四年》中就有“揄扬其声”的记载。

同义词:

赞扬、歌颂、称颂、夸赞、吹嘘

反义词:

贬低、诋毁、抹黑、贬斥、否定

相关词语:

吹嘘、吹捧、捧场、歌功颂德、阿谀奉承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一个关于“揄扬”的典故是“吹牛上树”。这个典故来源于一个网民在网络上夸大自己的能力,声称自己能够吹牛上树,结果被其他网民揭穿,成为了一个笑谈。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总是喜欢在朋友圈里揄扬自己的成就,让人觉得有些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