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ū liú
注音ㄓㄨ ㄌ一ㄡˊ
⒈ 皇冕前后的珠串。常借指帝王。
⒉ 比喻似珠饰冕旒之物。
⒈ 皇冕前后的珠串。常借指帝王。
引唐 杨衡 《他乡七夕》诗:“向云迎翠輦,当月拜珠旒。”
宋 梅尧臣 《和景彝紫宸早谒》:“朝开閶闔九重深,望拜珠旒照玉簪。”
⒉ 比喻似珠饰冕旒之物。此喻层岩迭石。
引宋 苏轼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二:“千株玉槊搀云立,一穗珠旒落镜寒。”
王文诰 辑注:“珠旒,谓瀑布也。”
宋 范成大 《小涧》诗:“石碍珠旒溅,滩平雾縠铺。”
此喻飞泻的水花。 清 查慎行 《顺风挂帆连下贞阳香炉清远三峡》诗:“就中 清远 更秀出,造化有意穷雕鎪…… 华阳 道冠簪碧玉, 竺国 宝髻垂珠旒。”
词语“珠旒”:
意思:古代指帝王或官员的冠冕上的装饰品,由珠子串成,形似流苏,常用于指代高官显贵。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珠旒”的解释可能是指冠冕上的珠饰,是一种象征地位和权力的装饰。
出处:
“珠旒”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官职或贵族的身份和装饰。
同义词:
珠缀、珠缨、珠链、珠璎
反义词:
朴素、素洁、无饰
相关词语:
珠冠、珠帘、珠帘画、珠帘阁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珠旒”的典故并不多见,但在古代文学或历史记载中,可能会有皇帝或贵族佩戴珠旒的场景。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位大臣身着缀满珠旒的朝服,步入朝堂,显得尊贵而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