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oshì

校事


拼音xiào shì
注音ㄒ一ㄠˋ ㄕˋ

校事

词语解释

校事[ xiào shì ]

⒈  三国时魏、吴所置掌侦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是皇帝或执政的耳目。吴也称校官。

引证解释

⒈  三国 时 魏、吴 所置掌侦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是皇帝或执政的耳目。 吴 也称校官。

《三国志·魏志·程晓传》:“晓 嘉平 中为黄门侍郎。时校事放横, 晓 上疏……於是遂罢校事官。”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夫校事,吏民之仇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校事》:“魏 吴 有校事官,似 北魏 之候官, 明 之厰卫。”

分字解释


※ "校事"的意思解释、校事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校事”的意思:

“校事”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学校中的事务,指学校的管理、教学等事宜;二是官名,指古代官府中负责学校事务的官员。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校事”的解释如下:

1. 学校的事务。

2. 官名,掌学校事务。

出处:

“校事”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周礼·地官·司徒》:“校人掌国之校政,以教民射、御、书、数。”这里的“校人”就是指掌管学校事务的官员。

同义词:

校务

校政

学务

反义词:

闲事

闲散

无事

相关词语:

校长

校长室

校舍

校友

校庆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校事”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提及的是,古代的“校事”官员在执行职责时,往往需要处理各种繁琐的事务,这也反映了古代学校管理的复杂性。

造句:

1. 他担任了这所学校的校事,负责处理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工作。

2. 作为校事,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