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滞

词语解释
底滞[ dǐ zhì ]
⒈ 滞留。语本《国语·楚语下》:“夫民,气纵则底,底则滞,滞而不振,生乃不殖。”韦昭注:“底着也。滞,废也。”
⒉ 迟钝。
⒊ 指拘泥,迂执。
⒋ 平庸。
引证解释
⒈ 滞留。
引语本《国语·楚语下》:“夫民,气纵则底,底则滞,滞而不振,生乃不殖。”
韦昭 注:“底著也。滞,废也。”
《淮南子·原道训》:“所谓后者,非谓其底滞而不发,凝结而不流,贵其周於数而合於时也。”
唐 韩愈 《送穷文》:“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於行乎?”
⒉ 迟钝。
引《北齐书·文苑传序》:“纵其情思底滞,关键不通,但伏膺无怠,钻仰斯切……是以学而知之,犹足贤乎已也。”
⒊ 指拘泥,迂执。
引宋 司马光 《言陈烈札子》:“虽有底滞迂阔之行,不能合于中道,犹为守节之士,亦当保而全之。”
⒋ 平庸。
引《魏书·广阳王拓跋渊传》:“自定鼎 伊 洛,边任益轻,惟底滞凡才,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事聚敛。”
国语辞典
底滞[ dǐ zhì ]
⒈ 闭塞。
引《文选·陆机·文赋》:「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
⒉ 困阨。
引汉·王粲〈初征赋〉:「逢屯否而底滞兮,忽长幼以羁旅。」
⒊ 阻止。
引唐·韩愈〈送穷文〉:「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
分字解释
※ "底滞"的意思解释、底滞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底滞”的意思:
“底滞”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事物发展缓慢,停滞不前,或者指人的情绪、思维等迟钝、不活跃。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底滞”这个词语,但根据其意思,可以推测“底”字在此处有“停滞”的意思,“滞”字则有“停滞,不流通”的意思。
出处:
“底滞”这个词语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推测它是由“底”和“滞”两个字组合而成,分别表示停滞和迟钝的意思。
同义词:
停滞、迟缓、沉滞、迟钝、滞涩等。
反义词:
活跃、敏捷、流畅、迅速等。
相关词语:
底流、底事、底色、底稿、底牌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底滞”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想象一些场景,比如一个人在工作中因为缺乏动力而导致工作进度底滞,或者一个项目因为种种原因而停滞不前,导致整体进度底滞。
用这个词语造句:
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策略,公司的销售业绩一直处于底滞状态,让管理层感到十分担忧。
相关词语
- dǐ lǐ底里
- chè dǐ彻底
- zhì jì滞寂
- yōu zhì幽滞
- dào dǐ到底
- xīn dǐ心底
- tíng zhì停滞
- nián dǐ年底
- zhì yì滞义
- yóu zhì尤滞
- yuán dǐ缘底
- yuán dǐ原底
- zhì qíng滞情
- zhì xiǎng滞想
- jiē dǐ揭底
- zhòng zhì重滞
- yuán dǐ zi原底子
- qiān zhì牵滞
- zhí zhì执滞
- dōng dǐ冬底
- zhì sòng滞讼
- xiāng dǐ箱底
- zhì yǔ滞羽
- zhōng liú dǐ zhù中流底柱
- dǐ sè底色
- fǔ dǐ yóu yú釜底游鱼
- bǐ dǐ lóng shé笔底龙蛇
- ěr duǒ dǐ zǐ耳朵底子
- lì dǐ历底
- shěn zhì沈滞
- tiān dǐ天底
- yǐn zhì隐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