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ányìn

钤印


拼音qián yìn
注音ㄑ一ㄢˊ 一ㄣˋ

繁体鈐印

钤印

词语解释

钤印[ qián yìn ]

⒈  印章。

⒉  盖印。

引证解释

⒈  印章。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朝觐大计》:“遇缝各坐鈐印。”

⒉  盖印。

《明史·王遴传》:“遴 以为题本当鈐印,司礼传奉由科发部。”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黄文襄设幕馆事》:“立时分派,目击其抄稿鈐印毕,即以咨覆。”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衅始》:“九月十一日,鈐印换约。”

分字解释


※ "钤印"的意思解释、钤印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钤印”的意思:

“钤印”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在文书或物品上加盖印章,以表示正式或认可的标志。在古代,钤印通常用于官方文件、契约、信件等,以证明其真实性或权威性。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钤印”的解释为:“钤,以印印物也。印,信也。以钤印为信,故钤印者,所以信人也。”

出处:

“钤印”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钤印”一词,如《史记》、《汉书》等。

同义词:

盖印

印章

签章

篆刻

反义词:

抹去印章

撤销印章

去除印记

相关词语:

印泥

印鉴

印文

印信

印戳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与“钤印”相关的网络故事是关于古代官员的故事。在古代,官员上任时需要钤印,以证明其身份和权力。有位新上任的官员在钤印时,不小心将印章掉入水中,官员非常着急,因为印章一旦丢失,他的权力就无法得到确认。后来,一位智者告诉他,印章只是权力的象征,真正的权力在于民心。官员听从了智者的建议,从此更加注重为民服务,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和尊敬。

用这个词语造句:

经过一番商议,双方终于钤印,正式签订了这份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