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黍

词语解释
角黍[ jiǎo shǔ ]
⒈ 食品名。即粽子。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粘黍,故称。
引证解释
⒈ 食品名。即粽子。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称。
引《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角黍。”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端午》词:“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风物依然 荆楚。”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粽》:“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椶櫚叶心之形,故曰糉,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餽送。或言为祭 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清 赵翼 《连日竞渡再赋》诗:“竞渡传从 楚 岁时,为投角黍弔 湘 纍。”
国语辞典
角黍[ jué shǔ ]
⒈ 以芦叶或竹叶裹成尖角的粽子。
引唐·徐坚《初学记·卷四·岁时部下·五月五日》:「周处《风土记》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进筒粽,一名角黍,一名粽。』」
《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
分字解释
※ "角黍"的意思解释、角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角黍”:
意思:角黍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形状像三角形的粽子,用竹叶、苇叶或其他植物叶包裹糯米和各种馅料制成。
康熙字典解释:角黍,见《礼记·月令》。角,三角也;黍,粘米也。言其形三角,用粘米所制也。
出处:《礼记·月令》
同义词:粽子、角粽、三角粽
反义词:无
相关词语:端午节、屈原、龙舟、艾叶、菖蒲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角黍与端午节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一个著名的典故是关于屈原的。相传,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自尽,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将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虾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后来,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
网络故事或典故:关于角黍的一个网络故事是关于一位网友在端午节期间,尝试自己动手制作角黍,结果因为缺乏经验,粽子形状各异,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和欢笑。
造句: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角黍,寓意着纪念屈原,祈求平安。
相关词语
- jiǎo dù角度
- jué zhú角逐
- lì tǐ jiǎo立体角
- jiǎo luò角落
- sǐ jiǎo死角
- jué sè角色
- jiǎo jīn dōng lù角巾东路
- shuǐ píng jiǎo水平角
- jié jiǎo节角
- chù jiǎo触角
- jiǎo cái角材
- jiǎo dǔ角赌
- zuǐ jiǎo嘴角
- qiáng jiǎo墙角
- jiǎo zhì角质
- kǒu jiǎo口角
- hào jiǎo号角
- pèi jué配角
- jué lì xì角力戏
- shì jiǎo视角
- sān jiǎo三角
- yǎn jiǎo眼角
- nǚ zhǔ jué女主角
- zhǔ jué主角
- jiǎo dòng liàng角动量
- shí liù jiǎo十六角
- sān jiǎo xíng三角形
- jiǎo zhēng角争
- kòu jiǎo扣角
- gǔ jiǎo鼓角
- wù jiǎo shǔ鹜角黍
- wù jiǎo shǔ鹜角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