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

诗礼


拼音shī lǐ
注音ㄕ ㄌ一ˇ

繁体詩禮

诗礼

词语解释

诗礼[ shī lǐ ]

⒈  《诗经》和《礼经》,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的书。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Book of Rites;

⒉  旧时常用来称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诗礼之家。

cultured;

引证解释

⒈  指《诗经》和《三礼》。泛指儒家经典。

《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唐 王建 《送于丹移家洺州》诗:“《诗》《礼》不外学,兄弟相攻研。”
清 谭嗣同 《延年会叙》:“更若为戏於叶子,丐灵於五木,诗礼之儒俯儕博徒,搢绅之贤乃类争夺。”

国语辞典

诗礼[ shī lǐ ]

⒈  诗经与三礼。唐·王建〈送于丹移家洺州〉诗:「诗礼不外学,兄弟相攻研。」因诗礼为儒者所肄习,故用来比喻读书人。。

《北史·卷五五·平鉴传》:「受学于徐遵明,受诗礼于弘农杨文懿。」

如:「诗礼之人」、「诗礼之家」

分字解释


※ "诗礼"的意思解释、诗礼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廊桥水乡,青砖碧瓦掩映在阔树浓荫之中,让人顿感一股书卷之气迎面扑来,而不远之处的重大校园,俨然构成了诗礼簪缨之族的浓烈背景。

2.因为那日老太太说道,他家诗礼传家,虽是妾侍,亦不可不明不白随随便便地进门。

3.高老太爷的那些所谓诗礼之家的后代子孙们,竟是一些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的纨绔子弟。

4., 教育诗篇,百年树人,黉宫弦歌盈耳;文脉流徽,诗礼相尚,艺苑鸾凤和鸣。

5.金陵雨花石,质佳量丰,设在这里的曹家江宁织造署,钟鸣鼎食,诗礼簪缨,是不可没有珍藏的雨花石佳品作为厅堂摆设的。

6.二十年来,春秋代谢,暑往寒来,老夫常晨兴夜寐,呕心沥血,兢兢讲授诗礼经艺,谆谆教诲为人处世。

7.众人又来到一桌喝酒,桌上有诗礼银杏,一卵孵双凤,八仙过海闹罗汉,孔府一品锅,神仙鸭子,带子上朝,怀抱鲤,花蓝桂鱼,玉带虾仁,油发豆莛,红扒鱼翅,白扒通天翅。

8.这个天经地义,谁都晓得,而况诗礼传家的贵族的五孙舍!

9.高老太爷的那些所谓诗礼之家的后代子孙们,竟是一些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的纨绔子弟。

10.或者虽然生于钟鸣鼎世食之家,诗礼缨之旅,幼时享尽荣华富贵,如今却突遇变故,坠入困顿,至后来变得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甚至‘举家食粥洒赏赊’?


AI解释


词语“诗礼”的意思:

“诗礼”是一个复合词,由“诗”和“礼”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诗”指的是古代的诗歌,如《诗经》等,泛指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才华;“礼”则指古代的礼仪制度,如礼节、礼法等,代表的是规范、秩序和文明。因此,“诗礼”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既具有文学艺术修养,又懂得礼仪规范,是一个具有文化底蕴和修养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诗礼”的解释为:“诗,言志也;礼,序也。诗言志,礼序情。诗礼之教,所以陶冶性情,导人向善。”

出处:

“诗礼”的出处可以追溯到《礼记·经解》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礼者,所以养人之性情也。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者,风也;赋者,敷陈也;比者,比兴也;兴者,兴起也;雅者,雅正也;颂者,颂德也。”

同义词:

文雅

文质彬彬

诗书礼乐

反义词:

粗俗

无礼

没教养

相关词语:

诗书

礼仪

文明

教化

礼仪之邦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关于“诗礼”的网络故事是关于一位名叫孔子的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倡诗礼教育,认为一个人只有既懂诗又懂礼,才能成为有修养、有道德的人。这个故事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用以倡导人们注重文化修养和礼仪教育。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位老先生不仅诗礼兼备,还擅长书法,是咱们村里的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