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士

词语解释
取士[ qǔ shì ]
⒈ 选取士人,旧时指选取读书人出来做官。
例开科取士。
英choose scholars as officials;
引证解释
⒈ 选取士人。
引《孟子·告子下》:“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
唐 韩愈 《答吕毉山人书》:“惠书责以不能如 信陵 执轡者,夫 信陵,战国 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
清 朱士琇 《道南讲授序》:“盖自 宋 理宗 后, 文公 之书满天下,迄 明 以 朱 註取士,则流传益盛。”
国语辞典
取士[ qǔ shì ]
⒈ 选用人才。
引《孟子·告子下》:「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
《儒林外史·第一回》:「此一条之后,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
分字解释
※ "取士"的意思解释、取士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 qū shì趋势
- qù shì去世
- qū shǐ驱使
- qù shì去势
- qū shí区时
- qū shì区士
- qù shī去失
- qù shì去事
- qù shì趣势
- qū shì屈事
- qù shí趣识
- qù shí趣时
- qū shī祛湿
- qú shì衢市
- qū shí趋时
- qū shì趋侍
- qū shì趋世
- qū shǐ趋使
- qū shì趋士
- qū shì趋事
- qú shì衢室
- qǔ shì曲事
- qū shì驱世
- qǔ shì曲饰
- qǔ shì取适
- qǔ shì曲释
- qū shì屈士
- qǔ shì取势
- qǔ shī曲师
- qū shì曲室
- qǔ shì取事
- qū shì曲士
- qū shí驱石
- qǔ shì取室
- qù shí去时
- qù shì趣事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取士”的意思:
“取士”指选拔或招揽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或担任其他重要职位。在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士人进入官场是常见的选拔人才方式。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取士”并没有单独的条目,但与之相关的字条可能会涉及“取”和“士”的含义。
出处:
“取士”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延续至清朝。在科举制度中,通过考试选拔有才能的士人进入官场。
同义词:
招贤
选才
策试
举士
反义词:
压才
弃才
遗珠
相关词语:
科举
士子
士林
仕途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与“取士”相关的网络故事是“唐伯虎点秋香”。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才子唐伯虎通过自己的才智和机智,帮助秋香摆脱恶霸的欺压,最终赢得秋香的爱情。这个故事中体现了古代士人通过“取士”来改变自己命运的理念。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国家通过科举考试来取士,使得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有机会进入官场,为国家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