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ǎn yì
注音ㄓㄢˇ 一ˋ
繁体斬刈
⒈ 砍伐。
⒉ 斩杀。
⒊ 断绝;灭绝。
⒈ 砍伐。
引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兵燹后,寿藤古木斩刈无存。”
⒉ 斩杀。
引《孔子家语·六本》:“斩刈黎民,如草芥焉。”
《金史·移剌成传》:“以所部护粮赴 扬州,敌兵乘夜来攻, 成 整兵奋击,斩刈甚众。”
清 黄宗羲 《通议大夫兵部职方司郎中太垣靳公传》:“国家新造,攻城略地,俘累即为军赏,斩刈首馘之餘,汩没於奴隶。”
⒊ 断绝;灭绝。
引《左传·昭公二十年》:“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
汉 焦赣 《易林·坤之蛊》:“斩刈宗社,失其邦国。”
词语“斩刈”的意思:
“斩刈”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砍伐、割除的意思。常用于描述对植物、杂草等的处理。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斩”字条下有“斩刈”一词,解释为“斩伐草木也”。
出处:
“斩刈”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例如,《诗经》中就有“斩刈荆棘”的句子。
同义词:
砍伐
割除
斩伐
剪除
反义词:
植种
保留
养护
相关词语:
斩草除根
砍伐树木
剪枝
剪除杂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斩刈”的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成语或故事,如“斩草除根”就与“斩刈”有相似之处。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春天到了,农民们纷纷拿起镰刀,开始对田间的杂草进行斩刈,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