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nzhú

班竹


拼音bān zhú
注音ㄅㄢ ㄓㄨˊ

班竹

词语解释

班竹[ bān zhú ]

⒈  即斑竹。

引证解释

⒈  即斑竹。参见“斑竹”。

唐 元稹 《奉和窦容州》:“班竹初成二妃庙,碧莲遥耸 九疑 峯。”
《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独絃匏琴,以班竹为之,不加饰。”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发宋陵寝》:“珠鳧玉鴈又成埃,班竹临江首重回。”
《花月痕》第十六回:“靠着栏干,摆着都是班竹桌椅。”

分字解释


※ "班竹"的意思解释、班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班竹”的意思:

“班竹”是指竹子的一种,也称为“班竹子”。它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竹子,其特点是竹节粗大,竹叶宽大,质地坚韧,常用于制作家具、工艺品等。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班竹”的解释为:“班竹,竹名,出岭南,其竹节大,叶宽,可为器用。”

出处:

“班竹”的出处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根据其名称推测,可能源自岭南地区,即现在的广东、广西等地。

同义词:

班竹子

班竹杆

竹子

反义词:

短竹

细竹

相关词语:

竹编

竹制

竹材

竹林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班竹”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竹子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如“竹报平安”、“竹叶青”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广东地区,人们常用班竹制作精美的家具,既实用又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