劓割


拼音yì gē
注音一ˋ ㄍㄜ

劓割

词语解释

劓割[ yì gē ]

⒈  残害。

引证解释

⒈  残害。

《书·多方》:“亦惟 有夏 之民叨懫,日钦劓割 夏 邑。”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而中外之臣,略不推明陛下此心,乃恣其叨懫,劓割生民,侵肌及骨,使之困苦而不聊生。”

分字解释


※ "劓割"的意思解释、劓割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劓割”的意思:

劓割(yì gē),古代刑罚之一,指割去犯人鼻子的刑罚,是五刑之一。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通常用来比喻极端的惩罚或割除。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劓”字条的解释为:“割鼻也。律曰:劓者,割鼻也。”这里的“劓”字就是指割鼻的刑罚。

出处:

“劓割”作为刑罚的用法,最早见于《周礼》等古代法律文献,是一种古代刑罚制度。

同义词:

剕(fēi),也是古代刑罚之一,指砍去犯人脚的刑罚。

反义词:

无特别明显的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恢复自由、免于刑罚等。

相关词语:

五刑、割鼻、刑罚、割除、惩处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劓割”是一种残酷的刑罚,因此与之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在一些历史题材的网络文学或影视作品中,可能会出现对这种刑罚的描述,以此来反映古代刑罚的残酷。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如果有人犯下极其严重的罪行,朝廷可能会对他施以劓割之刑,以示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