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ú

地烛


拼音dì zhú
注音ㄉ一ˋ ㄓㄨˊ

繁体地燭

地烛

词语解释

地烛[ dì zhú ]

⒈  古代国有大事,设于宫门地上的烛炬。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国有大事,设于宫门地上的烛炬。

《周礼·天官·阍人》“大祭祀丧纪之事设门燎” 汉 郑玄 注:“燎,地烛也。”
贾公彦 疏:“烛在地曰燎……对人手爇者为手烛,故云地烛也。”

分字解释


※ "地烛"的意思解释、地烛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地烛”的意思:

“地烛”是指在地面上点燃的烛火,通常用于照明,特别是在古代或特定场合,如祭祀、节日等。它也可以指像烛光一样微弱的光源,比喻光明或希望。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地烛”可能没有专门的条目,但根据其意思,可以推测它可能被归类在“烛”字条目下,解释为在地面上点燃的烛火。

出处:

“地烛”作为一个词语,并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由“地”和“烛”两个词组合而成的,用于描述在地面上的烛火。

同义词:

地灯

地火

烛光

反义词:

黑暗

无光

相关词语:

灯笼

烛台

烛芯

火把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地烛”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可能较少,但可以想象,它可能与古代的节日、祭祀活动有关。例如,在古代的元宵节,人们会在街道上点燃地烛,以照亮夜晚,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老的村庄里,每逢节日,村民们都会点燃地烛,照亮回家的路,让远方的游子感受到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