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èshǐ

介使


拼音jiè shǐ
注音ㄐ一ㄝˋ ㄕˇ

介使

词语解释

介使[ jiè shǐ ]

⒈  副使。

引证解释

⒈  副使。

《周礼·春官·鬯人》“凡王弔临共介鬯” 唐 贾公彦 疏:“天子所往,停在诸侯之庙,祝致辞告庙,介使则进此鬯於神前,故云介鬯。”

分字解释


※ "介使"的意思解释、介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梦想利用这种新的传播媒介使产品销售来个同样大飞跃的公司们,蜂拥而至抢购广告时间.


AI解释


词语“介使”的意思:

“介使”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介于双方之间进行传达、联络或传递信息的人。在现代汉语中,有时也用来指代中介人或者使者。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介使”的解释可能是指介于双方之间进行传达的人,即中介或使者。

出处:

“介使”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具体出处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它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尤其是在描述外交、使者传递信息等场合。

同义词:

中介

传达者

使者

间使

反义词:

传达者

使者

传达者

使者

相关词语:

使节

使命

中介人

传达

联络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介使”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网络上并没有直接与之相关的著名故事或典故。但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故事中,可能会出现使者或中介人的角色,例如《三国演义》中的使者传递消息的情节。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他作为皇帝的介使,肩负着传达圣旨的重任,穿梭于各个王国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