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āngshí

匡时


拼音kuāng shí
注音ㄎㄨㄤ ㄕˊ

繁体匡時

匡时

词语解释

匡时[ kuāng shí ]

⒈  匡正时世;挽救时局。

引证解释

⒈  匡正时世;挽救时局。

《后汉书·荀淑传论》:“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跡以匡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尊敬师傅》:“多才多蓺,道着於匡时;允文允武,功成於纂祀。”
清 顾炎武 《寄李生云霑时寓曲周僧舍课子衍生》诗:“何如 长白山 中寺,莫使匡时雅志违。”
廖仲恺 《幽禁中感赋》诗:“吾生遭不造,芒鞋肆所之;廿载茹酸辛,努力思匡时。”

国语辞典

匡时[ kuāng shí ]

⒈  匡正时弊、挽救时局。

《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论曰》:「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

分字解释


※ "匡时"的意思解释、匡时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匡时”的意思:

“匡时”一词,指的是纠正时弊,挽救时局,有使国家或社会回到正轨、繁荣昌盛的意思。常用于形容有远见卓识的人,在国家或社会动荡时期提出正确的主张,推动时代发展。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匡”字有纠正、扶持的意思,“时”字有时代、时局的意思。所以,“匡时”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纠正时弊,挽救时局”。

出处:

“匡时”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公问于孔子,孔子对曰:‘吾闻之,国无道则匡之,其道正则匡之。’”这里的“匡”即指“匡时”。

同义词:

1. 救时

2. 正时

3. 驱邪扶正

反义词:

1. 误国

2. 混乱

3. 败家

相关词语:

1. 救世

2. 励精图治

3. 振兴中华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1. 网络故事:在网络上,有一篇名为《匡时之志》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立志要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改革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典故:古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他在任期间,积极推行改革,力图挽救国家危局,被誉为“匡时之臣”。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面对当前国家经济形势,我们需要团结一心,匡时救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 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青年,他决心投身国家建设,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新时代的匡时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