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áo shǐ
注音一ㄠˊ ㄕˇ
词语“徭使”的意思:
“徭使”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对农民征收劳役和赋税的使者或官员。徭,指劳役;使,指使者或官员。因此,“徭使”是指负责征收徭役和赋税的官员。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徭使”被解释为“古代征收徭役的使者”。具体解释如下:
徭:劳役,指农民为国家所服的劳役。
使:使者,官员。
因此,“徭使”即指负责征收劳役的官员。
出处:
“徭使”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地理志》中,如“徭使往来,赋税繁重”。
同义词:
徭役使者
劳役官员
负担使者
财税官员
反义词:
宽政使者
轻徭使者
相关词语:
徭役
赋税
劳役
官员
征收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徭使”一词与古代的徭役制度相关,因此与它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可能较少。但可以参考以下故事:
故事背景:古代某地区徭役繁重,百姓苦不堪言。有一名叫张生的年轻人,决心为百姓减轻负担。他暗中调查,发现当地的徭使贪污腐败,便向皇帝上奏。皇帝派官员调查,最终将贪污的徭使惩处,减轻了百姓的徭役负担。
用“徭使”造句:
在古代,徭使们奔波于各地,征收徭役和赋税,使百姓生活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