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ūn

敦圄


拼音dūn yǔ
注音ㄉㄨㄣ ㄩˇ

敦圄

词语解释

敦圄[ dūn yǔ ]

⒈  古代传说中的野兽,似虎而小。一说仙人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的野兽,似虎而小。一说仙人名。

《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真人,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骑蜚廉而从敦圄,驰於方外,休乎宇内。”
高诱 注:“敦圄,似虎而小;一曰仙人名也。”

分字解释


※ "敦圄"的意思解释、敦圄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敦圄”的意思:

“敦圄”是一个较为冷门的词语,它指的是厚实的土墙,通常用于形容城墙或堡垒等建筑物的坚固。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敦圄”可能没有直接的解释,因为这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但是,根据其字面意思,“敦”有厚实、稳重之意,“圄”指城墙,因此可以推测其意为厚实的城墙。

出处:

关于“敦圄”的出处,没有确切文献记载,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能出现在古代有关建筑、军事等方面的文献中。

同义词:

坚固、厚实、坚城、壁垒等。

反义词:

薄弱、脆弱、不坚等。

相关词语:

城垣、堡垒、壁垒、城墙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敦圄”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目前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相关。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为了抵御外敌,我国各地修建了众多敦圄,保障了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例句:

我国古代的许多城市都拥有坚固的敦圄,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成为了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