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à zǎng
注音ㄉㄚˋ ㄗㄤˇ
繁体大駔
⒈ 驵侩,买卖的中间人。
⒉ 指买办。
⒈ 驵侩,买卖的中间人。
引《吕氏春秋·尊师》:“段干木,晋国 之大駔也。”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布张家》:“有大客,乘马从徒,齎布五千疋入市,大駔争迎之。”
⒉ 指买办。
引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其中大駔尤狡獪,播弄商权遽横恣。”
词语“大驵”是一个较为冷僻的汉语词汇,它指的是一种古代的骏马,特指那些高大、强壮、跑得快的马。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直接收录“大驵”一词,但根据其构词特点,可以推测其含义。其中,“大”字通常表示大小、程度上的“大”,“驵”字在古汉语中指马,特别是指骏马。因此,“大驵”可以理解为“大骏马”。
出处:
“大驵”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文献,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于骏马的描述。
同义词:
骏马
神马
赤兔马
反义词:
瘦马
病马
贫马
相关词语:
马蹄
马鞭
马厩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大驵”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常见,因为它是一个较为冷门的词汇。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对“大驵”的描述,这些描述有时会被现代网络文学或故事所引用。
造句:
在古代战场上,英勇的将军骑着一匹大驵,驰骋疆场,所向披靡。
这个句子通过“大驵”这个词语,描绘了一位英勇的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