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ū

朱芾


拼音zhū fú
注音ㄓㄨ ㄈㄨˊ

朱芾

词语解释

朱芾[ zhū fú ]

⒈  红色蔽膝。古代礼服上的一种装饰物,缝于长衣之前。

引证解释

⒈  红色蔽膝。古代礼服上的一种装饰物,缝于长衣之前。

《诗·小雅·斯干》:“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郑玄 笺:“芾者,天子纯朱,诸侯黄朱。室家,一家之内, 宣王 所生之子,或其为诸侯,或其为天子,皆将佩朱芾煌煌然。”
明 陆采 《怀香记·奉诏班师》:“彤庭纳礼诚丕赫,宜家庆朱芾。”

分字解释


※ "朱芾"的意思解释、朱芾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朱芾”:

意思:朱芾是古代官员的一种服饰,特指官员所佩戴的红色蔽膝,即腰带的前端部分。它由红布制成,通常绣有龙纹或云纹,是官员品级的象征。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解释为“蔽膝也。以朱为饰,故曰朱芾。”

出处:《周礼·春官·巾车》中有记载。

同义词:朱带、赤芾。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与之相对的可能是表示低级或平民服饰的词语。

相关词语:红袍、乌纱帽、玉带、朝靴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由于“朱芾”作为古代官员服饰的一部分,它常出现在古代宫廷剧和武侠小说中,与官场、权谋、尊贵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例如,《红楼梦》中提到贾宝玉曾身着朱芾朝服参加宴会。

网络故事或典故示例:《甄嬛传》中,甄嬛因深得皇帝宠爱,被赐予朱芾,象征着她的尊贵地位。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明朝时期,他凭借卓越的才华和政绩,被封为郡王,身着朱芾,成为朝中显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