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āo lì
注音一ㄠ ㄌ一ˋ
繁体夭厲
⒈ 亦作“夭疠”。
⒉ 因遭疾疫而早死。
⒈ 亦作“夭癘”。因遭疾疫而早死。
引《管子·侈靡》:“人君寿以政年,百姓不夭厉。”
尹知章 注:“厉,发疾也。”
《汉书·严安传》:“草木畅茂,五穀蕃孰,六畜遂字,民不夭厉,和之至也。”
颜师古 注:“厉,病也。”
晋 挚虞 《贤良对策》:“日月失行,夭癘不戒,此则阴阳之事,非吉凶所在也。”
⒈ 灾疫等不祥的事物。也作「妖厉」。
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夭厉不戒。」
⒉ 夭死、患病。
引《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草木畅茂,五谷蕃孰,六畜遂字,民不夭厉,和之至也。」
词语“夭厉”的意思:
“夭厉”是一个汉语词汇,原指疾病流行,后也用来形容形势危急或情况严峻。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夭厉”条目解释为:病疫流行,引申为形势危急。
出处:
“夭厉”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常见于古代文献,如《左传》、《史记》等。
同义词:
流行、猖獗、肆虐、蔓延等。
反义词:
缓解、稳定、平静等。
相关词语:
疫情、灾害、流行病、瘟疫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夭厉”一词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并不常见,但在一些描述历史事件或自然灾害的叙述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来强调情况的严重性。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近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爆发了严重的夭厉,各级政府紧急采取措施,全力应对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