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目

词语解释
吏目[ lì mù ]
⒈ 古官名。元于儒学提举司及各州设吏目为参佐官。明之翰林院、太常寺、太医院,留守、安抚、招讨、市舶、盐课诸司及都指挥司、各长官司、各千户所、各州均有设置。清唯太医院、五城兵马司及各州置之。其职除太医院吏目与医士类似外,其余或掌文书,或佐理刑狱及官署事务。
引证解释
⒈ 古官名。 元 于儒学提举司及各州设吏目为参佐官。 明 之翰林院、太常寺、太医院,留守、安抚、招讨、市舶、盐课诸司及都指挥司、各长官司、各千户所、各州均有设置。 清 唯太医院、五城兵马司及各州置之。其职除太医院吏目与医士类似外,其余或掌文书,或佐理刑狱及官署事务。
引《红楼梦》第八三回:“贾赦 道:‘方才风闻宫里头传了一个太医院御医,两个吏目去看病。’”
《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新选 蘄州 吏目 随太爷 特来稟见。”
国语辞典
吏目[ lì mù ]
⒈ 职官名。州及兵马吏目掌管缉捕盗贼、防狱囚、典簿籍等事;太医院吏目则为医士之职。
分字解释
※ "吏目"的意思解释、吏目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吏目”的意思:
“吏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官府中的低级官员,主要负责文书、簿记等事务,相当于现代的文书或办事员。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吏目”的解释为:“官名。州县之属官,掌文书簿记。”
出处:
“吏目”这一官职起源于中国古代,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州县一级的地方政府设有吏目一职。
同义词:
文书
办事员
薄记官
反义词:
官员
宰相
将军
相关词语:
州官
县官
府官
官职
官场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吏目”是古代官职,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与之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一些古装剧或历史小说中,可能会出现这一角色。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州县,吏目是负责管理文书和簿记的官员,他们虽官职不高,却对地方政务的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这位吏目虽然官职不高,但他的工作却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
相关词语
- shì mù yǐ dài拭目以待
- tóu mù头目
- mù rǎn目染
- zǐ mù子目
- xì mù细目
- mù sòng目送
- mù wò目卧
- mù jí目即
- mù qián目前
- yǒu mù gòng dǔ有目共睹
- huáng mù zūn黄目尊
- míng mù名目
- mù chù目触
- lǐ lì里吏
- zhòng mù kuí kuí众目睽睽
- jiāng lì疆吏
- kē mù rú科目儒
- mù shì目视
- mù jiàn目见
- zuì mù最目
- shǔ mù cùn guāng鼠目寸光
- jī mù yǎn鸡目眼
- piān mù篇目
- mù gēng目耕
- mù yàn目验
- mù hū目呼
- shuì mù税目
- nù mù怒目
- ài mù碍目
- mìng lì命吏
- zhù mù lǐ注目礼
- yún xiāng lì芸香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