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n

县吏


拼音xiàn lì
注音ㄒ一ㄢˋ ㄌ一ˋ

繁体縣吏

县吏

词语解释

县吏[ xiàn lì ]

⒈  县之吏役。

引证解释

⒈  县之吏役。

《管子·大匡》:“凡县吏进诸侯士而有善,观其能之大小以为之赏,有过无罪。”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婴 已而试补县吏。”
《汉书·卫青传》:“﹝ 郑季 ﹞以县吏给事侯家。”
唐 韩愈 《赠崔复州序》:“幽远之小民,其足跡未尝至城邑,苟有不得其所,能自直于乡里之吏者鲜矣;况能自辨于县吏乎?”

分字解释


※ "县吏"的意思解释、县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邻里一名县吏屡屡侮其母,王母素知儿子性情暴躁,不敢明言,去年中他偶然得悉,一怒之下在县衙门前截住县吏,将其活活殴死。


AI解释


词语“县吏”的意思:

“县吏”是指古代县级行政机构中的官员,负责管理县内的行政事务,如征税、治安、司法等。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县吏”的解释为:“县官之属,掌县之政令。”即县官的下属,负责执行县级行政机构的各项政令。

出处:

“县吏”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如:“县令,掌县之政,秩千石;县丞,掌县之治,秩六百石;县尉,掌县之兵,秩四百石;县吏,掌县之文移,秩三百石。”

同义词:

县官

县官属

县役

反义词:

闲官

贱官

相关词语:

县令

县丞

县尉

县丞

县役

县官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县吏”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提及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对刘备说:“吾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久矣。今幸得县吏之职,愿与君共图天下。”

用“县吏”造句:

张三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县吏,但他始终尽职尽责,为民服务,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