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第

词语解释
乙第[ yǐ dì ]
⒈ 别邸;别宅。
⒉ 古代考试中的第二等。
⒊ 即乙科。
引证解释
⒈ 别邸;别宅。
引《晋书·隐逸传·杨轲》:“﹝ 杨軻 ﹞既见 季龙,不拜;与语,不言,命舍之於 永昌 乙第。”
宋 秦观 《议论上》:“昔 少君 以甲第坏甚,於是营乙以舍族人。今乙第又坏……非计之得也。”
⒉ 古代考试中的第二等。
引《旧唐书·于邵传》:“独孤授 举博学宏词,吏部考为乙第,在中书升甲科,人称其当。”
《新唐书·选举志上》:“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以对策中犯副考 朱黄门 童蒙名, 黄门 不懌,置乙第。”
⒊ 即乙科。详“乙科”。
引《旧唐书·吴通玄传》:“建中 初,策贤良方正等科, 通玄 应文词清丽,登乙第,授 同州 司户, 京兆 户曹。”
《新唐书·选举志下》:“进士、明法,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
分字解释
※ "乙第"的意思解释、乙第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乙第”的意思:
“乙第”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名词,指的是科举考试中成绩排名第二的人。在科举制度中,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第四名到第十名统称为“进士”。因此,“乙第”可以理解为“榜眼”。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乙第”的解释为:科举考试中第二名的称谓。
出处:
“乙第”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在《宋史·选举志》中就有关于“乙第”的记载。
同义词:
榜眼
亚元
反义词:
状元(第一名)
探花(第三名)
进士(第四名至第十名)
相关词语:
科举
进士
状元
探花
榜眼
亚元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乙第”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参考以下例子:
1. 古代有位才子,参加科举考试,名列榜眼,成为了“乙第”。他后来成为一代名臣,为百姓谋福祉,被后人传颂。
2. 明代有一位名叫杨慎的文人,参加科举考试,因名列榜眼而被称为“乙第”。他在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被誉为“一代儒宗”。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他凭借过人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荣获“乙第”,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2. 在那个时代,能够成为“乙第”,就意味着拥有了光明的未来。
相关词语
- cì dì次第
- dì bā第八
- jí dì及第
- yǐ bù乙部
- tiān xià dì yī天下第一
- dì sān第三
- dì yī第一
- shàng dì上第
- dì èr第二
- dì wǔ第五
- mǒu yǐ某乙
- fú yǐ凫乙
- zhōng yāng gé mìng gēn jù dì dì sì cì fǎn“wéi jiǎo”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
- dì wū第屋
- gōng dì公第
- hóng dōu mǎi dì鸿都买第
- dì yī rén第一人
- lǐ dì里第
- dāo dì叨第
- dōng dì东第
- nǚ jí dì女及第
- yǐ quán乙醛
- yǐ mí乙醚
- lǚ shì bù dì屡试不第
- dì liù gǎn第六感
- yǐ chún乙醇
- xiǎo yǐ小乙
- dì èr chǎn yè第二产业
- piān dì篇第
- dì sān rén chēng第三人称
- dì yī hào第一号
- jù yǐ xī聚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