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o

焦涸


拼音jiāo hé
注音ㄐ一ㄠ ㄏㄜˊ

焦涸

词语解释

焦涸[ jiāo hé ]

⒈  干枯;枯竭。

引证解释

⒈  干枯;枯竭。

南朝 梁 陶弘景 《请雨词》:“顷亢旱积旬,苗稼焦涸,远近嗷嗷,瞻天雀息。”
南唐 李建勋 《春雪》诗:“莫道便为桑麦药,亦胜焦涸到春寒。”
明 李东阳 《吕梁洪二十韵》:“冬乾苦焦涸,夏潦愁泱漭。”
郭沫若 《橄榄·<行路难>下篇三》:“况复脑如是冥冥,耳如是薨薨,情感如是焦涸,心绪如是不宁。”

分字解释


※ "焦涸"的意思解释、焦涸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焦涸”的意思:

“焦涸”是一个汉语词汇,用来形容土地或水源干涸、枯竭的状态,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极度缺乏、枯竭。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焦”字条下的解释包括“干燥,过热”等意思,“涸”字条下的解释为“水干,枯竭”。因此,“焦涸”合起来解释就是“极度干燥、枯竭”。

出处:

“焦涸”这个词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是通过“焦”和“涸”两个字的组合而形成的,因此可以认为是一个合成词。

同义词:

干涸、枯竭、枯萎、枯竭、干枯

反义词:

滋润、丰饶、繁荣、兴旺

相关词语:

干旱、水荒、枯萎、荒漠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焦涸”直接相关,但可以用它来描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如环保、水资源短缺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由于连续干旱,农田变得焦涸,农民们一年的辛勤劳动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