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阻


拼音yí zǔ
注音一ˊ ㄗㄨˇ

夷阻

词语解释

夷阻[ yí zǔ ]

⒈  亦作“夷岨”。

⒉  平坦和险阻。喻安危;生死。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夷岨”。平坦和险阻。喻安危;生死。

南朝 宋 傅亮 《感物赋》:“岂夷阻之在运?将全丧之由躬。”
《宋书·王景文传》:“江州 刺史 景文,风度淹粹,理怀清畅,体兼望实,诚备夷岨。”
《梁书·张弘策传》:“其情清贞,器识淹济,自藩升朝,契阔夷阻。”

分字解释


※ "夷阻"的意思解释、夷阻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夷阻”的意思:

“夷阻”是一个复合词,由“夷”和“阻”两个词组成。“夷”有平坦、平定之意,“阻”则有阻碍、障碍之意。因此,“夷阻”整体上指的是消除或克服障碍,使之变得平坦。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夷阻”的解释可能涉及它的字义和用法,但由于康熙字典是古代字典,具体的解释可能需要查阅原文。

出处:

“夷阻”作为一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文献,它可能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或文献中,用于描述克服困难或平定障碍的情景。

同义词:

消除障碍

克服困难

化险为夷

反义词:

增加障碍

遇阻

难以逾越

相关词语:

消平

化险

驱除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夷阻”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词语,所以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不过,可以想象在古代,类似“夷阻”的词语可能被用于描述英雄豪杰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战争中,英勇的将军率领士兵们夷除了山间的险阻,终于抵达了敌人的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