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ng

象衣


拼音xiàng yī
注音ㄒ一ㄤˋ 一

象衣

词语解释

象衣[ xiàng yī ]

⒈  皇帝所穿的一种仪服。用于纳后、朝诸侯。

引证解释

⒈  皇帝所穿的一种仪服。用于纳后、朝诸侯。

《隋书·礼仪志六》:“享先皇、加元服,纳后、朝诸侯,则象衣象冕。”

分字解释


※ "象衣"的意思解释、象衣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象衣”的意思:

“象衣”是指古代贵族或祭祀时穿着的一种华丽的长袍,这种衣服上常绘有龙的图案,象征着高贵和威严。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象衣”的解释是:“象,大也。衣,裳也。象衣,大裳也。汉武帝时,有龙图之象,故以龙图为衣饰。”这表明“象衣”是一种以龙图为装饰的华丽衣裳。

出处:

“象衣”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武帝纪》中,描述了汉武帝时期的一种服饰。

同义词:

龙袍、龙裳、龙衮

反义词:

粗布衣、草衣、麻衣

相关词语:

龙图、龙纹、衣冠、礼服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许多关于古代服饰和宫廷文化的故事,比如“龙袍加身”这个成语,就形象地描绘了皇帝登基时的盛大场面。而“象衣”作为古代皇帝和贵族的象征,也常在相关的故事中被提及。

造句:

在古代,只有皇帝和王公贵族才有资格穿着绣有龙纹的象衣参加大典,以显示其尊贵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