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虏


拼音pú lǔ
注音ㄆㄨˊ ㄌㄨˇ

繁体僕虜

仆虏

词语解释

仆虏[ pú lǔ ]

⒈  奴仆。古以俘虏为家奴,故亦谓奴仆为仆虏。

引证解释

⒈  奴仆。古以俘虏为家奴,故亦谓奴仆为仆虏。

《列子·周穆王》:“吾昼为僕虏,苦则苦矣;夜为人君,其乐无比。”
汉 刘向 《说苑·尊贤》:“任庖人钓屠,与仇讐僕虏,非阿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兵兴之世,武贵文寝,俗人视儒士如僕虏,见经誥如芥壤者,何哉?由於声名背乎此也。”

分字解释


※ "仆虏"的意思解释、仆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仆虏”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意思:

仆:指仆人,即伺候主人的人。

虏:指被征服的人,俘虏。

因此,“仆虏”合起来可以理解为被征服的仆人,或者指那些被迫服从的人。

2.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仆虏”条目解释为:“仆,仆人也;虏,俘也。仆虏,谓被征服之臣民。”

3. 出处:

“仆虏”一词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仆虏,吾将以为家臣”之语。

4. 同义词:

被征服者

俘虏

奴仆

5. 反义词:

忠臣

英勇之士

6. 相关词语:

仆从

贱民

俘虏

奴隶

7.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仆虏”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可能较少出现,但在一些古代小说、历史故事中可以找到相关内容。例如,《水浒传》中描述了宋江等人在梁山泊被朝廷招安后,成为“仆虏”的情节。

8. 造句:

在那个战乱年代,无数百姓沦为仆虏,生活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