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ú shéng
注音ㄏㄨˊ ㄕㄥˊ
繁体胡繩
1.大营救从1942年1月初开始,到6月基本结束,共营救邹韬奋、矛盾、胡绳等文化名人800余人,对我们国家的文化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词语“胡绳”的意思:
“胡绳”是一个汉语词汇,原指古代北方民族用马尾或羊肠制成的绳索,后也泛指一般的绳索。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胡绳”条目的解释如下:
胡绳(音hú shéng),马鬃、羊肠等制成的绳索。亦泛指绳索。
出处:
“胡绳”一词的出处较早,但具体出处难以考证。在古代文献中,如《史记》、《汉书》等都有提到“胡绳”的记载。
同义词:
绳索、马鬃绳、羊肠绳
反义词:
无特别反义词,但可以与“无绳”、“线”等相对。
相关词语:
胡人、胡马、胡床、胡琴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胡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北方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用具。例如,在古代,胡绳是北方游牧民族常用的绳索,可以用来捆绑马匹、搭建帐篷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牧民们常用胡绳来捆绑马匹,以便于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