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

附国


拼音fù guó
注音ㄈㄨˋ ㄍㄨㄛˊ

繁体附國

附国

词语解释

附国[ fù guó ]

⒈  古部落名。分布于今四川西部和昌都地区。隋唐时居民约两万户,从事农业为主,垒石为碉房,以皮船渡河。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其王遣使朝贡。唐初为吐蕃所并。

⒉  附庸。

引证解释

⒈  古部落名。分布于今 四川 西部和 昌都 地区。 隋 唐 时居民约两万户,从事农业为主,垒石为碉房,以皮船渡河。 隋 大业 四年(公元608年)其王遣使朝贡。 唐 初为 吐蕃 所并。

《北史·附国传》:“附国 者, 蜀郡 西北二千餘里,即 汉 之西南夷也…… 大业 四年,其王遣使 素福 等八人入朝。”

⒉  附庸。

《魏书·崔玄伯传》:“詔羣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外,尽令拜送。”

分字解释


※ "附国"的意思解释、附国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附国”的意思:

“附国”一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归属于某个国家或被其保护的边远国家。它用来描述一种政治关系,即较小的国家或地区与较大的国家之间的一种从属或联盟关系。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附国”并没有作为独立条目出现,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其含义为“依附于某个国家”。

出处:

“附国”的用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尤其是在描述古代的边疆政治关系时。

同义词:

附属国

藩属国

属国

反义词:

独立国

自主国

相关词语:

边疆

使臣

和亲

联盟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附国”是一个较为冷门的词汇,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与之相关的故事或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古代的西域诸国中,不少选择了向汉朝称臣,成为了汉朝的附国,享受着汉朝的保护和贸易往来带来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