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è

燮和


拼音xiè hé
注音ㄒ一ㄝˋ ㄏㄜˊ

燮和

词语解释

燮和[ xiè hé ]

⒈  协和。

⒉  指宰相的政务。

引证解释

⒈  协和。

《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文武之光训。”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协升景业,燮和台曜;五教克宣,敷奏朝端。”
《新唐书·苏瓌传》:“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
宋 苏轼 《与张太保安道书》:“父母英圣,深照情伪,德音琅然,中外耸服,几至有所得遗,而诸公燮和之。”

⒉  指宰相的政务。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岂意陛下擢臣於伤残之餘,委臣以爕和之任。”
唐 姚合 《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燮和皆达识,出入并登庸。”

国语辞典

燮和[ xiè hé ]

⒈  调和。

南朝齐·王俭〈拜仪同三司章〉:「遂乃班同衮章,燮和台曜。」

英语to harmonize, to live in harmony

分字解释


※ "燮和"的意思解释、燮和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燮和”的意思:

“燮和”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调和、协调、使和谐的意思,常用于描述处理事物关系、矛盾或使之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燮”字有调和、协调的意思,“和”字有和谐、和睦的意思。因此,“燮和”在字典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调和、协调、和谐。

出处:

“燮和”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在《尚书·尧典》中就有“燮理阴阳”的表述,这里的“燮理”即指调和、协调。

同义词:

调和、协调、和谐、融洽、和顺、和衷共济等。

反义词:

矛盾、冲突、不和、纷争、对立等。

相关词语:

燮理、燮调、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和谐共处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燮和”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的治国理念,如“和为贵”、“燮理阴阳”等,这些理念强调在处理国家、社会关系时,要追求和谐、协调。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处理团队矛盾时,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协调能力,成功实现了团队的燮和,使大家重归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