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èihàn

内翰


拼音nèi hàn
注音ㄋㄟˋ ㄏㄢˋ

繁体內翰

内翰

词语解释

内翰[ nèi hàn ]

⒈  唐宋称翰林为内翰。

⒉  清代称内阁中书为内翰。

引证解释

⒈  唐 宋 称翰林为内翰。

唐 徐夤 《辇下赠屯田何员外》诗:“内翰好才兼好古,秋来应数到君家。”
原注:“员外与 杨 老丞翰林同年,恩义最。”
《西湖老人繁胜录》:“从驾官单行马:丞相、太师……内翰。”
《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后来南渡过 江,文章之士极多。惟有 洪内翰 才名,可继 东坡 之作。”

⒉  清 代称内阁中书为内翰。参阅《清会典事例·吏部官制·内阁》。

清 钮琇 《觚賸·石经》:“余既购 西安 石经全本,而未详书者姓名及刊立始末,走书 频阳,询 李子德 内翰。”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鸣盛》:“与 王侍郎 兰泉先生、钱少詹 大昕、吴内翰 企晋 ……相唱和, 文慤 以为不下 嘉靖 七子。”

分字解释


※ "内翰"的意思解释、内翰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内翰”:

意思:内翰是古代官名,原指翰林院中的官员,后泛指文人、学士。在现代汉语中,有时也用来尊称学识渊博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并未直接收录“内翰”一词,但根据其含义,可以推断“内翰”与翰林院官员相关,可能是指翰林院中负责文书、编纂等工作的官员。

出处:《宋史·职官志》中提到“内翰掌修撰、编纂、讲读等事”。

同义词:学士、文士、儒生

反义词:武夫、俗人

相关词语:翰林院、学士、文臣、文士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关于“内翰”的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文人雅士,如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担任过翰林学士,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被誉为“内翰之才”。

网络故事或典故:虽然具体故事不多,但可以想象一位才子因文学才华出众,被皇帝赏识,任命为翰林学士,成为“内翰”,他的文采和智慧在朝堂上流传,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

造句:

这位学者学识渊博,被誉为当朝的内翰,他的文章总能引起士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