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


拼音mǔ yí
注音ㄇㄨˇ 一ˊ

繁体母儀


母仪

词语解释

母仪[ mǔ yí ]

⒈  人母的仪范。多用于皇后。

⒉  指作母亲的仪范。

⒊  为母之道。

引证解释

⒈  人母的仪范。多用于皇后。

《<古列女传>小序》:“惟若母仪,贤圣有智,行为仪表,言则中义。”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竇姬 ﹞误置 代 籍中,两朝尊母仪。”
明 张煌言 《建夷宫词》之八:“掖庭犹説册閼氏,妙选孀闺作母仪。”

⒉  指作母亲的仪范。

唐 赵璘 《因话录·宫》卷一:“﹝ 贞懿皇后 ﹞母仪万国,化洽六宫。”
宋 司马光 《论后妃封赠札子》:“皇后敌体至尊,母仪四海。”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淑德、懿德 ……盖未尝正位中宫,母仪天下,配饗之礼,诚为未允。”

⒊  为母之道。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墓志铭》:“妇道允谐,母仪俱美。”
明 杨珽 《龙膏记·宠赐》:“夫人 王氏,共传妇道母仪;小女 湘英,更喜天才国色。”
梁启超 《倡设女学堂启》:“是以三百五篇之训,懃懃於母仪;七十后学之记,腃腃於胎教。”

国语辞典

母仪[ mǔ yí ]

⒈  为人母的典型轨范。

《后汉书·卷一〇·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纪》:「郭主虽王家女,而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
《三国演义·第四回》:「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

母范

分字解释


※ "母仪"的意思解释、母仪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于是他当即义正词严地拒绝道:“千万别这样,你们这不是让我们谋朝篡位吗?这母仪天下的重任还是交给我最亲爱的大舅哥来吧。

2.宫门口有一副楹联,写着“物阜民安母仪着千秋赫濯,河清海晏圣德回万顷波澜”,字字入石三分,传递着“物阜”与“民安”的祈请。


AI解释


词语“母仪”的意思:

“母仪”指的是母亲或女性长辈在家庭中的道德榜样作用,通常用来形容皇后或皇室女性成员的典范行为,也泛指母亲或女性长辈在道德、行为上的楷模。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母仪”并没有直接的解释条目,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其含义为“母亲的典范”或“女性楷模”。

出处:

“母仪”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特别是在描述皇后或皇室女性成员的道德风范时常用。

同义词:

母范

母仪天下

母德

反义词:

母不慈

母仪不端

相关词语:

皇后

母亲

母德

母教

母慈子孝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母仪天下”是一个典故,源自中国古代,指的是皇后或皇室女性成员的道德风范能够影响整个国家,成为天下女性的楷模。

造句:

她的母仪天下,不仅赢得了皇后的尊贵地位,更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