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ǐng

议鼎


拼音yì dǐng
注音一ˋ ㄉ一ㄥˇ

繁体議鼎

议鼎

词语解释

议鼎[ yì dǐng ]

⒈  汉武帝时汾阴出宝鼎,群臣上寿贺帝曰:“陛下得周鼎。”吾丘寿王独曰非周鼎。武帝召而问之。寿王曰:“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所以与汉,乃汉宝,非周宝也。”事见《汉书·吾丘寿王传》。后以“议鼎”为称人才识卓异之典。

引证解释

⒈  

汉武帝 时 汾阴 出宝鼎,群臣上寿贺帝曰:“陛下得 周 鼎。”
吾丘寿王 独曰非 周 鼎。 武帝 召而问之。 寿王 曰:“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所以与 汉,乃 汉 宝,非 周 宝也。”
事见《汉书·吾丘寿王传》。后以“议鼎”为称人才识卓异之典。 唐 李瀚 《蒙求》:“寿王 议鼎, 杜林 駮 尧。”

分字解释


※ "议鼎"的意思解释、议鼎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议鼎”的意思:

“议鼎”一词来源于古代,指的是讨论或商议国事,尤其是在古代,指国家重大决策的讨论。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较少使用,但仍然可以用来形容重大的讨论或商议。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议鼎”这个词语,但根据其组成部分,“议”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商议、讨论”,“鼎”字解释为“古代的一种炊具,也比喻国家权力”。综合来看,“议鼎”可能被理解为商议国家大事。

出处:

“议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它是一个由两个古代汉字组合而成的词语,用来泛指商议国事。

同义词:

议政

议国

商讨

讨论国是

反义词:

暗中交易

阴谋诡计

不闻不问

置若罔闻

相关词语:

国是

议政堂

议会

政策

国策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议鼎”这个词语较为冷门,网络上没有特别著名的与之相关的故事或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每逢国家大事,皇帝都会召集朝中大臣进行“议鼎”,以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