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ún lì
注音ㄒㄨㄣˊ ㄌ一ˋ
繁体恂慄
⒈ 恐惧战栗。
⒈ 恐惧战慄。
引《礼记·大学》:“瑟兮僴兮者,恂慄也。”
郑玄 注:“恂字或作峻……言其容貌严栗也。”
朱熹 集注:“恂慄,战惧也。”
宋 沉括 《泗州龟山水陆禅院佛顶舍利塔记》:“近岁过之,则舟人鼓气自若,无復嚮日危惧恂慄之色。”
景耀月 《古诗》:“恂慄煎中膈,焦灼摧妙颜。”
⒈ 畏惧害怕。
引《礼记·大学》:「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宋·沈括〈泗州龟山水陆禅院佛顶舍利塔记〉:「近岁过之,则舟人鼓气自若,无复向日危惧恂栗之色。」
词语“恂栗”的意思:
“恂栗”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非常害怕、恐惧的样子。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恂栗”的条目解释为:“恐惧貌。”这里“恂”字从心,表示与心理活动有关,“栗”字从木,表示像树木因寒冷而颤抖的样子。
出处:
“恂栗”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诗经》等,但具体出处难以明确。
同义词:
惴栗
惴恐
惴惧
惴忧
反义词:
无畏
勇敢
无惧
豪迈
相关词语:
惴惴不安
惴然若失
惴然若梦
惴然若惊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恂栗”这个词语较少出现,没有特别著名的故事或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听到那恐怖的传闻后,他感到一阵恂栗,整夜都无法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