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zhì

诤治


拼音zhèng zhì
注音ㄓㄥˋ ㄓˋ

繁体諍治

诤治

词语解释

诤治[ zhèng zhì ]

⒈  谓争着采取治国之道。诤,通“争”。

引证解释

⒈  谓争着采取治国之道。諍,通“争”。

《吕氏春秋·似顺》:“鐸 之言固曰:‘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諍治,此人之道也。’”
陈奇猷 校释:“见忧则諍治,犹言见忧则竞相为治也。”

分字解释


※ "诤治"的意思解释、诤治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诤治”的意思:

“诤治”是一个复合词,由“诤”和“治”两个词组成。“诤”有直言、规劝的意思,“治”有治理、管理的意思。因此,“诤治”指的是直言劝谏以治理国家或处理事务。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诤”字条的解释为:“诤,直谏也。”,“治”字条的解释为:“治,理也,平也。”所以,“诤治”在字典中的解释应该是指“直言劝谏以治理国家或处理事务”。

出处:

“诤治”一词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从其组成词汇的出处来理解。例如,“诤”字最早见于《诗经》,“治”字最早见于《尚书》。

同义词:

直言、规劝、劝谏、治理、管理

反义词:

隐瞒、曲从、姑息、放纵

相关词语:

诤言、诤论、诤臣、诤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诤治”直接相关,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上的故事。例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讲的是周公为了国家治理,能够直言进谏,最终得到天下人的拥护。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许多诤治的忠臣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