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寄治


拼音jì zhì
注音ㄐ一ˋ ㄓˋ

寄治

词语解释

寄治[ jì zhì ]

⒈  谓假托公义之名。

⒉  地方官署侨居他地。

⒊  暂时治理。

引证解释

⒈  谓假托公义之名。

《汉书·刘向传》:“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并作威福,击断自恣,行污而寄治,身私而託公,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
颜师古 注:“寄,託也。内为污私之行,外託治公之道也。”

⒉  地方官署侨居他地。

《宋书·州郡志一》:“宋 末失 淮北,侨立 兗州,寄治 淮阴。”
《新唐书·元载传》:“初, 四镇 北庭 行营节度使寄治 涇州,大历 八年, 吐蕃 寇 邠寧,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而 涇州 散地不足守。”
蔡东藩 《后汉演义》第八五回:“孙权 命 瑜 领 南郡 太守,屯兵 江陵 ; 程普 领 江夏 太守,寄治 沙羡。”

⒊  暂时治理。

宋 岳飞 《奏李兴吴琦转官状》:“苏坚 权 河南府 事,令择一县,寄治府事,招收军马措置事宜。”

分字解释


※ "寄治"的意思解释、寄治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寄治”的意思:

“寄治”指寄居治理,即在某地暂居并对其进行管理。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寄治”的解释较为简略,没有详细的释义,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为“寄居治理”。

出处:

“寄治”一词的出处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根据字面意思推测,可能源于古代治理制度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同义词:

寄居治理、寄治一方、寓治

反义词:

直接治理、自主治理

相关词语:

寄居、治理、管理、治理者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寄治”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有一些与寄居治理相关的描述。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这里的“野火烧不尽”可以理解为即使寄居他乡,也要坚持治理和建设,体现了寄治的精神。

造句: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民情,他决定在这里寄治一段时间,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