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图志


拼音tú zhì
注音ㄊㄨˊ ㄓˋ

繁体圖志

图志

词语解释

图志[ tú zhì ]

⒈  附有地图的地志书。如唐李吉甫有《元和郡县图志》、清魏源有《海国图志》。

引证解释

⒈  附有地图的地志书。如 唐 李吉甫 有《元和郡县图志》、 清 魏源 有《海国图志》。

宋 陈亮 《重建紫霄观记》:“考其图志,皆缺裂不全。”
清 林则徐 《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臣甫经到省,於各处岛澳口门,尚未亲歷,现在检閲图志,先与督抚臣在省互相讲求。”
同“图志”。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海州 东海县 西北,有二古墓,图誌谓之 黄儿墓。”
金 王若虚 《门山县吏隐堂记》:“门山 之公署,旧有 三老堂 ……意所谓三老者,必有主名,然求其图誌而无得。”

分字解释


※ "图志"的意思解释、图志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

2.(1858)兵部侍郎王茂荫王茂荫恐怕也不敢上书咸丰皇帝要求刊印《海国图志》贾桢等纂《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二八,第45页,“近代中国外交史料丛刊”。

3.美丽初秋,流光溢彩。风收硕果,汗水凝结。励精图志,进入大学。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学海无涯,继续拼搏。祝大学生活快乐!


AI解释


词语“图志”的意思:

“图志”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通过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记载和描述事物、地理、历史等的书籍或文献。其中,“图”指的是图画,而“志”则指记载或记录。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图志”并没有直接的解释,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通过图画和文字来记录和描述事物的书籍。

出处:

“图志”作为一个词语,并没有特定的出处,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地理志、历史志等文献中,这些文献通常采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记录地理、历史等信息。

同义词:

图册

图籍

地志

史志

反义词:

无图无志

荒诞不经

相关词语:

地图

文献

著作

记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图志”作为一个学术性较强的词语,并没有太多与之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一些历史或地理类的书籍、文章中,可能会提到一些与“图志”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他阅读了大量的图志,从中获取了许多宝贵的信息。